关注我们的

关注无解音乐网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关注。

对话旁边儿网站Josh Feola:(3)关于自己

我们之前曾提到过,北京旁边儿网站(Pangbianr)的Josh Feola,和 Carsick Cars一起经历了美国SXSW的巡演,并且帮助乐队在当地联系了不少演出。巡演归来以后,我们也对Josh 进行了一次邮件采访。由于Josh的回答非常详尽,使得采访的篇幅有些长,无解会分三个部分陆续刊登这个采访。

以下是第三部分,有关Josh自己

你能和我们分享下你在中国的经历么?

我是2007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在云南度过了一个学期。我从来没有正式学过中文,但是从初中开始便对中国的哲学很感兴趣。 我之前的专业是考古学,在云南的时候我开始着迷于中国古代历史。第一次在中国的时候,对中国的音乐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我也读过一些颜峻/Subjam的东西,并且在现在已经不存在的798白糖罐唱片店,曾留给他了一些黑胶唱片。07年12月我也很偶然地在D-22看过麻沸散和 Hot & Cold 的演出,这两个乐队直到现在我依然很喜欢。

我在2009年6月搬去了北京,从事法务相关的工作。那份工作维持了一年的时间,从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小企业法律相关的事情,还有在中国成立公司、社交媒体推广、基本的网页设计等等。那一年里我对北京的音乐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开始利用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在一起。2010年6月开始,我辞了之前的工作,开始一心一意做旁边儿网站。

你通常都是如何获得有关国内音乐和艺术的最新消息的?

我的大多数信息都是直接从乐队和音乐人那里获知的。我每周都要看5-6场演出, 并且每天和各个场地、厂牌、音乐人们保持联系。所以我的大多数信息来源都是别人亲口告诉我的。我通过RSS订阅了每一个有关中国音乐的博客,然后一直关注着他们。我有时候也会去豆瓣逛逛,寻找一些新乐队,试听他们的歌曲。有时候乐队也会联系我或者我们团队的其他人,我们都会互相分享。

你最喜欢的国内乐队是哪只?原因是?

我可能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因为种种原因,有很多乐队我都非常喜欢和敬佩。其中包括憬观像同叠、苏维埃流行、Birdstriking。这些乐队都非常努力地去提高和扩展他们的音乐,融入新的想法,使得他们的演出每次都令人感到新鲜和兴奋。他们也是帮助音乐圈发展的人,非常积极地录音和发行厂牌、组织演出、和各种风格的音乐人一起合作。

你看过的最喜欢的国内演出是哪一场?原因是?

我印象最深刻的演出是去年秋天Creators Project活动上,新裤子的表演。演出的舞台被安置在798艺术区里一个很大的仓库里面。演出本身是免费的,有一个开放的酒吧。我到那里的时候,重塑在台上演出,这也是我唯一一次看他们。他们听上去很棒。接着是新裤子,用他们身后巨大的屏幕播放着彭磊为歌曲制作的视频。那段时间,这是新裤子唯一的演出。他们非常特别,可能是我见过的最有趣的北京乐队。他们演完以后是Diplo的Major Lazer组合,并不是我喜欢的那类,但是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北京到底流行的是什么样的文化。Vice杂志、免费的啤酒、非常出色的制作、新裤子的歌迷、还有随着音乐一起跳舞的老外观众,这一切都出现在一起,使得这场演出是我经历过的最有趣和奇怪的演出之一。

作为一个北京音乐圈的观察者,你对上海乐队是否了解?相比北京,你觉得上海的音乐圈有什么不同?

我在北京看过不少上海乐队,比如Duck Fight Goose, Booji, Pairs, Boys Climbing Ropes, X is Y,还有不久前来的Friend or Foe。他们所有乐队都很棒。上海相比北京,似乎体现出了更多的DIY精神,这点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区厂牌和Rainbow Danger Club等乐队,自制唱片,并且免费发放给乐迷。我一直通过阅读Jake Newby, Andy Best 和 Morgan Short的文章,来了解上海的情况。但是我其实还想知道更多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上海实验/噪音的圈子。这方面,我唯一知道的乐队就是虐待护士(他们其实是我听过的第一个中国乐队),顶马似乎也很好玩,这周末我可能会去草莓音乐节看他们的演出。但是我恨音乐节,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到底会不会去。

一些西方媒体把北京称作是下一个纽约,或者下一个全世界的音乐中心。对这种说法你是否同意?

在这个一切都互相关联的时代,信息网络是如此的分散,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城市能在音乐上成为全世界的中心。一方面,“下一个新的XX”的句式是媒体惯用的噱头,西方媒体尤其喜欢进行这类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制造新的话题。另一方面,国内音乐产业的活跃人士也有意愿把国内音乐介绍给国外乐迷,所以当他们和媒体对话的时候,也会使用类似的词语。

我认为北京是世界音乐版图中十分重要的一块,并且在未来10年会持续收到更多的关注。相比于其他世界最主要的城市(比如纽约),中国经历的艺术自由化时期相对较晚。艺术家和音乐人直到上世纪80和90年代才开始创作更多地下和实验的作品。在美国和欧洲,已经积累了超过50年的基础深厚和丰富的地下音乐文化,乐队不断从过去的文化中吸收和学习,然后克服制度上的困难,发表音乐和在国内外巡演。中国目前还处于这个过程中非常早期的阶段。

现在大家都渐渐习惯于按照时间给中国的音乐人强加上一些称号(第一代乐队、第二代乐队,等等)虽然过于简单,但的确是表明了,现在中国年轻一代的乐队受到前辈们不少的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体系。随着那些“老一辈乐队”数量上越来越多,被影响的新乐队们也会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做出不同风格的音乐。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不少北京年轻音乐人都把Carsick Cars去SXSW演出或者新裤子在Coachella音乐节演出的消息看在眼里。随着整个循环体系的发展,整个音乐圈会越来越分散和有趣,和世界上其他音乐上的发达城市一样。

你认为国内乐队在哪些方面需要意识和进行提高?

我觉得国内音乐圈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人互相应该多进行合作。比如电子音乐人和DJ之间、harsh noise和硬核还有金属之间、流行和朋克和说唱之间、中国的古典音乐和后摇之间,等等,都需要有更多的交流和相融。这样才能产生新的音乐形式,才会更加有趣。我也希望更多的乐队能在音乐制作和发行上多用点心思,有些自己创新的想法。我一直强调“DIY”,但这真的是新音乐时代的关键。在北京做一个卧室厂牌可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成本都要低,可以利用国内的淘宝等渠道进行发行和销售,但是现在其实这样做的乐队还不够多。

你对中国的音乐产业持一个乐观的态度吗?

是的,我还是觉得乐观的。我想不出它会垮掉的理由。我认为很多人正在试图打开这个市场。独立厂牌的体系在全世界都遇到挫折,中国还有一个那么独特和历史悠久的盗版“文化”。我对挖挖哇和虾米这样的网站是否盈利很感兴趣,因为我觉得在线试听和付一点点钱获得歌曲,可能是中国音乐产业一个潜在可见的发展方向。但是这类公司目前拿走了收益的大部分,所以这事还不好说。似乎艺人并没有从这种模式中得益很多,除非像王菲这样的大众偶像,或者地下音乐圈里得是刺猬乐队这种级别。

我认为对于乐队和“产业”来说,最好的事情应该是更多蚊型厂牌的诞生,创造出一个草根文化的平台网络,从而让大家理解如何欣赏和做出好的音乐。广义上说,引导大众发现和聆听那些新的中国之声,才是最终推动整个产业的关键所在。

采访 & 翻译 / fanmu

关于作者: fanmu 个人网站
听歌,淘碟,看书,观演,逛展,追剧,每一件事,都只是为了让人生多一些有趣,多一些可能性。

1 Comment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