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的

关注无解音乐网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关注。

Fading Horizon采访:踏实地做自己

[singlepic id=300 w= h= float=]
图片来自Tim Franco

不久前我们做了Fading Horizon新专辑《Name It Yourself》的专评,在中国独立音乐界,他们是今年的大惊喜。对于这样的乐队,昨天、今天、明天,又是会怎样?

你们的音乐虽说是post punk,但是其中也有很明显的post rock,是否就可以把你们称之为一支很post的乐队?你们的生活态度是否也像音乐那样post?

恩…只用一个Post来定义相对还是宽泛了些。音乐上不太想做地常规或传统,想做一些不一样的,让听众把全部歌都听完之后不清楚究竟该贴什么样的标签,但事实上气场又比较统一。音乐上彼此有很多的想法和火花, 想在遵守最基本规则的条件下从各种一些定式的圈子中跳出来,打破一些常规。
生活态度上的post我不知道该怎样具体地去理解。平时我们可能和普通的年轻人没什么差别,成员都还是学生和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如果平时在街上遇见我们不拿乐器,估计不会觉的是做乐队的,都很普通。生活上彼此相互独立,又有固定的交集。该考研的考研,该工作的工作。该恋爱的恋爱,在正常年轻人的表象下,四个相对孤立的人组了个这么个乐队。

正如很多弥勒的乐队一样,你们给人的感觉很低调,能否谈谈你们是怎么加入到弥勒的?对于你们而言,身为弥勒旗下的艺人,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个人觉得做乐队不是什么值得高调的事情,只是几个人,所作的只是表达自己的一些感受而已,或许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收到的共鸣多或不多。其他没什么优于常人的,我们能量有限,踏实一些地做好自己就好。
加入弥勒的过程大致是我们经纪人宿宿向李振(C.D.G.E)推荐FH的排练录音,在弥勒内部小范围传阅之后大家都觉得挺有意思。弥勒老板韩涵不久后就联系我们加入弥勒了。
就我们而言,加入弥勒可能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吧,大家都很好,冷感幽默和恶趣味,很放松。厂牌在真正地帮助我们的同时没有给我们压力,很随性的做想做的就好。另外:在Fading Horizon的新专辑中,李振无偿地帮我们做了全部后期,也花了挺长时间,一遍一遍和我们交流耐心的修改,,给我们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真的很感激。
有的时候演出状态不好会觉的有些对不起老板韩涵。

作为弥勒旗下的乐队,音乐中也有一定的实验感,平时是否也听实验音乐?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吗?

我个人来说实验音乐听得并不多,也不会专门去听,或许我们的实验成分有种闭门造车的感觉在里面,但是很自我,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实验。这就足够了。

专辑名字叫《Name It Yourself》,好像在说一切都由我们自己来定义,是这样的意思吗?

恩,是的。之所以起这样的名字是觉的如果让我们自己去命名,结果无非是太正经地让自己都觉的装比或太胡来自己不想那么儿戏两种情况,于是想把这种权利交出去。这9首歌就是这个乐队从组建到录音之间阶段的一个说明,听完之后你觉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就好了。

Twice是我整张专辑最喜欢的单曲,尤其先前的一段吉他旋律,似曾相识,但是又绝无仅有,这支单曲是怎样产生的?能否和我们谈一下这首单曲是述说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恩…不存在一个具体的故事,只有一个大致的情景就是雨,特别大的那种,水积的很深,雨打得眼睛也睁不开。整首歌的旋律可能比较容易入耳,但其实歌词讲述的情绪不是太好,比较悲观和无可奈何。但还有希望,希望在忍受那些不好的都过去之后一切还可以重新开始。大致就是这样。

Killing Asthma里有和鲁白的合作,怎么会选择她,合作下来得感觉如何?

私下里都是很好的朋友,鲁白和李琛都特别的好客,经常喊我去吃饭。和鲁白合作是觉得她的情绪和气场和FH的歌能合得起来,合作很愉快,彼此都很满意。

Rust开头有那么一段采样,感觉很电台和怀旧,怎么会用上这段采样?是那里找来的?还是你们自己做的?

Rust的开头其实是从李小龙的一个采访的截出来的。当时我在李振家一起混rust,觉得不够好,又没有头绪,我就去旁边的电脑翻自己的移动硬盘,打开那个采访放了没多久的时候,Rust的Intro进,我和李振一听都觉得可以试试。当时全句是“Empty your mind, be formless, shapeless, like water, now you put the water into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 you put the water into a bottle, it becomes the bottle, you put it into the teapot, it becomes the teapot. The water can flow or it can crash, be water, my friend.”觉得这句话很好,然后我们就把这句截了部分做了开头,后面还截了部分李振按自己的想法做了不太常规的处理手法然后大致就是现在CD里的样子。
另外现场的Rust会和专辑里的有一定不同,现场没有李小龙,表现的是一种动和静,收和放的控制,其实也是在讲究flow和crash的。

Rendezvous相比其它的音乐,来得更加的燥,接连不断连绵起伏的吉他声,让人接不上气来,怎么会想到把这样的单曲放在专辑最后?而且单曲的名字却叫做Rendezvous约会地点?

恩,因为其实Rendezvous这个词在他表面意思下面有一层默契的感觉在下面,这首歌每次演出都有很大的即兴成分在里面而且越演越即兴。每次演出宋冰说演Rendezvous大家就要找那种老地方老时间见的默契,没有言语的交流,眼神和动作都不需要,只靠耳朵去感受,然后靠自己的乐器去回应,音乐上的起伏和情绪都是这样,所以起了这个名字。

EWB和EWE,都很迷幻,尤其是EWE,有着一定宗教的感觉,里面的男女声部分别是有谁来但当的?

男声有韩涵,女声有天草和鲁白。EWB可能政治多一些,EWE是宗教和战争,能感受挺好,感受不到也没什么。

你们音乐的灵感采集于哪里?

这个很难说,自己也不是太清楚,很多时候都是靠瞬间的情绪然后靠四个人的化学作用,

有没有打算后面的专辑和谁进行合作?

这一张和李振的合作很满意,后面的打算还没定,想尝试些不同的东西,暂时很难说,一切顺其自然。

很多人都很喜欢你们专辑中几处吉他旋律,你们是否会考虑在将来的新专辑中,多放入更多的吉他旋律?

呵呵,还是和上面的答案差不多,之后的计划还不是太明确,这张专辑之后想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都全部清空,回到零的状态,换另外的思考模式和角度,重新出发。

你们前段时间成功举办了巡演,到了上海、北京、武汉和长沙,对于你们而言,这几座城市和南京相比,音乐环境如何?

对我们这种没什么名气的新乐队来说,有人来看就已经挺好了,谈不上成功或失败,没想那么多,南京城市的感觉很好,音乐环境上相比要差一些,其他城市都挺好。要感谢这一路上遇见的人,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谢谢。

关于作者: /pj        

1 Comment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