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的

关注无解音乐网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关注。

爱让我们这般真实地活着 —— 记3月9日老鹰乐队上海演唱会

老鹰乐队 上海演唱会 图片来源自网络

说起听Eagles的历史,要追溯到我的初中时代,一个让我乐于频频用“那时……”描述的时代。比如说——那时,我还是个傻乎乎的小优等生,喜欢语文课本和奥数题,在周记里写故作深沉的小诗,不懂人情世故。那时,我中音乐的流毒还远没有今天这么深,无非是听听周杰伦的歌,以及像准备考试一样练习钢琴四六级曲目。那时,我的生命刚刚开始,还没有经历太多的震撼和刺激,一个未知而新奇的世界还在向我驶来的途中,准备像一列火车一样一节节地冲击我全然敞开的心灵。……于是在这个作文模板式开头所交待的合理背景下,展翅翱翔的Eagles不经意间飞进了我的世界,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完全统治了这个世界的领空。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听到Hotel California的情形:电视上,一个大概叫做“中国人唱外国歌”的比赛中,一位长发选手翻唱了这首歌。以我当时的英文水平,只能隐约从字幕中看出这是首叙事歌,但我却在第一时间被它美妙的旋律深深迷住了。那是一种有反复的、叠歌式的旋律,透露着某种粗犷的苍凉,又隐含着某种细腻的忧伤。从零星几个英文单词的提示中,我猜想这首歌讲的是一个长长的,颇有意思而又无可奈何的故事。一种绝美的神秘感将我的心灵牢牢攫取:究竟是怎样的故事,才能与这种旋律相配?顺便提一句,这位选手所用的伴奏是Eagles 94年演唱会的不插电版,后来我最为钟爱的版本。

很快,和许多人一样,我成为了又一个加州招待所痴迷症候群的典型病例,并开始了如下举动:寻找与这首歌的相关的一切背景;疯狂翻阅字典,一句句分析歌词;比较这首歌的多个翻译版本和对其中心思想的种种猜测;在当时资源有限的网络中收集这首歌的所有不同版本,包括翻唱;还有一点就是,开始关注这个写出这首旷世之作的Eagles乐队。

于是,接下来我又发现,不仅是Hotel California,基本上Eagles的歌我每首都喜欢,不管是初期的乡村还是后来的摇滚,那种经典恒久的美式风格似乎就是那么地对我的胃口。那段时间我几乎只听老鹰的CD,把Hell Freezes Over的CD碟听得hot as Hell。当然,有时候当我一张张看着他们的演出照片,心里也会有一种莫名的遗憾,想到他们从未来过中国,于是觉得自己似乎很难有机会在有生之年看到他们的演出。

……

2011年3月9日,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She got the Mercedes-bends, oh.

在错过了Timothy的简短中文致意和No More Walks in the Woods, Waiting in the Weeds以及No More Cloudy Days三首新歌后,我在Love Will Keep Us Alive的歌声中我找到了自己VIP区的座位。不知道为什么,当我逐渐走近那四个早已熟悉的面孔,竟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疯狂的激动,反而只有一种见到老朋友的亲切。也许岁月真的会改变很多。

虽然对Eagles 05年墨尔本演唱会的熟悉程度肯定比不上Hell Freezes Over,但也能轻易发现这次的上海演唱会基本上是照搬了墨尔本的现场,四个戴墨镜的铜管乐手,弹双头吉他的Steuart Smith,虽然还是有点怀念Don Felder,但不得不承认Steuart的技术还是很令人满意的。一些有趣的细节也和墨尔本现场极为相似:比如当Don Henley唱The Long Run时,其余三个家伙开始是各弹各的吉他,轮到唱和声时他们马上从不同方向凑到一个话筒前唱道”The long run!”,这个段落用“可爱”来形容也不为过。

作为一支经典乐团,Eagles在很多方面都保持着其固有风格,他们不会为了迎合观众而把一首曲子改得面目全非,而是力求保持原唱的经典。在Take It To the Limit那”Take it!”和”to the limit”之间的停顿时分,全世界的心跳仿佛也随之停止。The Long Run中Don的那两声”Get it!”和”Quit it!”也依然干练依然给力。从演唱会的格局中也能看出老鹰的一贯作风:先乡村后摇滚,渐入佳境。压轴曲目还是经典的Desperado。几个老家伙在演出中还是会频频换琴,虽然我对各种乐器不算内行,不过这显然比某些明星频频换衣更有技术含量,也能看出他们对演出的认真态度。

当然,除了这些比较经典的部分,演唱会也有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地方。比如Peaceful Easy Feeling中,有一段可以明显地听出小提琴的Solo,给歌词的浪漫意境营造了更好的情调。Life in the Fast Lane的尾奏Solo编曲更加流畅动听。In the City的舞台背景有一段是用Google地图俯瞰上海。老顽童Joe Walsh极为诙谐幽默的台风以及那段用口技和失真话筒模仿的电吉他Solo至今令我印象深刻。还有Hotel California,以小号前奏为开头,而且在墨尔本现场版本的前面又多加了一小段,虽然是第一次听到,但熟悉的和弦的走向还是让我马上意识到:这是Hotel California! Hotel California! 我大概是全场惟一一个听到第一个音就开始尖叫的吧。虽然后面有一个小小的和弦偏差,但现场的电音Solo还是非常精彩,当最后的四个音华彩地结束,我和观众一起沸腾了。

Timothy B. Schmit的声音几十年未变,除了音量可能比从前弱了一些,Love Will Keep Us Alive和I Can’t Tell You Why都博得了不少掌声(顺便提一句,I Can’t Tell You Why的那段电吉滑音Solo现场听来很有趣)。Joe Walsh仍旧中气十足(据说是戒酒戒Party加上锻炼的效果),他主唱的歌都很好听并带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很喜欢他“公鸭嗓”风格的高音,振聋发聩。Glenn Frey唱得比较少,似乎这也是很多人的遗憾,不过他说话的声音很有戏剧性,这令我始料未及。Don Henley的气场减弱了一些,唱Witchy Woman的时候明显感觉他有点”Ah!”不动了。但对于Hotel California和Desperado两首钻石曲目,他的演唱没有让我们失望。Joe 和 Steuart的吉他玩得真的非常棒,大师果然是大师。

不过,如果要找缺点的话,感觉整体的音效稍微有点欠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位置太靠前的问题,吉他和打击乐的音响很足,电吉Solo也很有震撼力,但Timothy的贝斯听得也不太清楚,和声声音感觉也稍微弱了一点(不过说到和声,Witchy Woman中那一声诡异销魂的“Woo~”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还有一个可惜之处是,一些锦上添花的小细节从原唱中删除了,比如Heartache Tonight原唱中间的做点缀的”Somebody!”和”Everybody!”,还有Take It to the Limit结尾部分非常富有青春凄迷色彩的那几声”Ah!”。Desperado的钢琴声音有点发扁,不过与Don Henley的演唱配合得不错。Don结尾时的表情仿佛是在沉思,又仿佛是在祈祷,也许只有他才能体会到演出结束那一刻的心情吧。

演出结束,虽然没唱非常喜欢的一首Those Shoes,但我已经很满意了。他们谢幕的时候我冲到了第一排,双手举过头顶为他们鼓掌。

在网上看到一些评论,说老鹰真的老了。的确,让他们重现上世纪70年代或者Hell Freezes Over的辉煌,似乎已经不太现实了。但是他们还是如此地震撼了我。他们一直是我心目中代表美国精神的Eagles。也许一个人的生命、肉体和肺活量的确不是永恒的,但总有一些东西会被我们一直铭记。Joe Walsh说,“我们可以唱到70岁。”

一篇标准的作文应该做到首尾呼应,那么我也呼应一下开头吧。还记得那个美好的初中时代的某一天,一位同学对我说,他很难理解在演唱会上疯狂尖叫的观众。我说我也是。停顿了几秒后,我又说:“但如果是去看老鹰乐队的话,我大概也会尖叫的吧。不过他们应该不会来中国的,唉。”

Oh yeah,我只说中了前半句。而这一夜,在整场情不自禁的尖叫声中,我感到了自己真实地活着。

文 / 男Luke

关于作者: fanmu 个人网站
听歌,淘碟,看书,观演,逛展,追剧,每一件事,都只是为了让人生多一些有趣,多一些可能性。

44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