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的

关注无解音乐网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关注。

每个乐队都得知道——地下音乐入行须知

你心里是不是有个摇滚乐手蠢蠢欲动?一听到电吉他就口唇颤抖手指发麻觉得这特么应该是我的命运?脑子里总有旋律绕转觉得不吐不快或不吼不快?Screamy和悠颜已经采访过一些地下乐队的成员,了解了一些他们的生活。这一次我们采访的则是主办方:Vicky是牛津当地最大音乐场馆O2 Academy的负责人之一,她组织了专门展示地下音乐才俊的每月活动O2 Upstairs; Sam 为BBC Introducing工作,这是一档专门负责推荐提拔音乐新秀的节目。这些专业人士就地下音乐生涯的一些基本问题做出了回答:

Q: 我能赚到钱吗?
A: 基本赚不到钱

Sam说:“玩乐队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一件蛮花钱的事情。乐器、其他器材、交通什么的都需要自己负担。”很多乐队能达到通过演出能保持收支平衡这个目标就已经很开心了。

Vicky介绍说不同的场馆之间待遇和要求是不一样的,没有什么固定的行业标准可言。比如O2这样的大场子因为演一场门票的收入会有不少,乐队可能会得到一些分成:主打乐队吸引来更多关注,收入自然要比暖场乐队高一些。

但在其他一些小酒馆级别的场馆里演出到底有没有钱赚,就完全看老板的意思了:有些老板可能从门票中抽成给你,有些会把吧台上的酒水抽成给你,有些没准半毛钱也不给也说不定。很多细节问题都取决于和场馆方的具体协商,比如说:“你可以花200磅租一天一个场馆,然后自己做前期宣传,邀请客人。如果运气好收入能够超过200磅的话,就算赚到了,和场馆没有其他联系 (Sam)。”

Vicky说:“场馆一般是不会收乐队的钱的,但在除去开销以后乐队也基本赚不到什么钱,除非他们有自己做一些商品来卖,比如CD啦T-Shirt啦之类。我们(O2)给乐队的报酬本身也并不是很大一笔钱,但恐怕它的象征意义超过了实际意义。对于很多乐队来说,能通过自己的音乐赚钱本身就是莫大的鼓励。”

Q: 我怎么才能被星探发掘?
A: 个人联系:必须且合理,没有绿色通道

也许是在国内被各种条条框框限制得多了,Screamy在发现牛津地下音乐圈的很多运行过程都非常不正式的时候很是惊讶。一切都没有固定的程序、标准,很多情况下关系的建立或事情的成败似乎只取决一个关键人物的决定:电台DJ依照自己的喜好决定谁的作品能够上节目,演出主办方的一两个核心成员决定谁能在一个场馆内进行演出,厂牌的一两个有发言权的人依照自己口味决定是否签下一支乐队或赞助他们出EP。很多对于某一支乐队来说“生死攸关”的大事,都是由这些看似随意的方式做出的。

这也就意味着,从博弈角度来讲,为了增加你的胜算,你必须花更多时间联系更多的人、进行更多演出、保证自己的演出被更多人看到音乐被更多人听到,这样才能提高自己打出地下圈被其他人发现的可能。一家场馆拒绝了我,走访十家二十家,总有一家能够让我演吧!一个电台DJ不喜欢我的歌,推荐给十个二十个DJ, 总有人好我这口吧!最开始的时候总是最辛苦的,等到见识到足够的人,建立足够的联系以后,你会发现机会忽然变得好多,豁然开朗了。

你也别就急着开始愤青觉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建立在人际联系上的,更何况音乐这件事本身是如此的个人如此取决于不同人的不同口味。又不是科学,算出来的数字做出来的机器是无可争议的,音乐的好坏偏好完全取决于个人,谁都没有资格觉得自己的品味就高于其他人的品味,自己喜欢的风格就比其他人的风格好。更何况,无论你写作音乐的出发点是什么,作为一个音乐家,你的表演不能是只为了自己一个人,更是为了听众的,没有听众的话,你的音乐就是不完整的。无论你再理想化,也得明白:永远不会所有人都喜欢你的音乐,但为了那些真正能够欣赏你音乐的耳朵,无论付出再多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关键是在音乐圈内,个人的欣赏水平就是非常重要的,有影响有经验的资深乐评也确实有自己的道理。更何况乐队多如牛毛,水平参差不齐,人家推广方凭什么在每一支乐队上都投入相同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这些对于真正有潜力的乐队来说同样是不公平的。我个人认为门槛模糊一点高一点并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至少能够淘汰很多决心不坚定的乐队。虽然不是每个真正优秀的乐队都能取得同等程度的成功,有些也真的是非常可惜。但归根结底在地下奋斗就是一场意志的抗争,如果连这最初的一关都坚持不下去的话,历史也是不会对你有什么同情心的。

而且,在建立联系的时候,真诚和热情比什么都重要。Sam说:“我会收到很多乐队的邮件,有些真的很不用心。开头就是简单的‘亲爱的先生/女生’,根本都懒得改一改模板邮件的内容。前几天我收到一个乐队的邮件,说是从我的朋友那里得到我的联系方式,说我们的风格是有民谣风的摇滚什么的,明显是把一封邮件复制黏贴了一遍。而且就连是我哪个朋友都没提,如果他提了我朋友的名字的话,可能还会让我有点兴趣。这样的邮件的话我一般都不会仔细看,都懒得点进链接去听听他们的歌。如果他们都不愿意在推广自己上多下点功夫的话,我也没有必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关注他们。”

来个积极一点的例子。Gunning for Tamar在第一次O2 Upstairs上演出大获成功,但在演出之前Vicky也并没有听说过这支乐队:“是他们联系我的,邀请我去一个小场馆看他们的演出。”Vicky解释道主唱Joe热情洋溢的来信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的邮件都和自己本人一样,特别充满活力,而且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是专门写给你的,是下了大功夫的,不是随随便便的。”Vicky和Sam笑着说:“我们大家都是人,受到别人重视和尊重的时候都会感觉更好啊。”

Vicky继续说道:“一支乐队到底有多大的决心是一眼就能看得出的,有很多乐队非常非常的积极,想方设法做各种努力让别人听到他们的声音。开设自己的网站、联系演出、联系上电台什么的,方法还是很多的。如果你用心的话,总会有足够的机会。”

Q: 厂牌到底是干吗用的?是不是必须?
A: 各有不同,各取所需

大家一说起厂牌总会先想到最大的几家比如什么Beggar Banquet, Rough Trade,4AD之类,如果真的有朝一日能签到这样的大厂牌基本就是已经走上了登天之路,大红大紫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牛津当地这两三年之内最新起的大牌Stornoway就是借了4AD 的势力,已经连续三年在Glastonbury演出,今年甚至搞到了主台Pyramid Stage的神座… 虽然这个乐队不是Screamy的菜,但人家崛起之势实在是不容置疑。在之前的询问也得知,如果是这种大厂牌的话一般会和乐队签约,一张或多张专辑,厂牌公司会负责投资录制专辑和其他宣传资料,但词曲的版权是由厂牌所有的。

但除此之外的中小厂牌,尤其是indie圈的厂牌就又状况不一:有些小厂牌只负责帮忙发行唱片安排巡演,乐队可以保留自己的版权;有些小厂牌只帮忙发行厂牌和宣传等等。还有一些机构专门负责宣传和推广,挂在他们名下并不具有任何实质效力。Vicky说:“很多事都取决于这个厂牌具体是由什么人运作的。个人和个人之间差别很大。最好的状况当然是找到对你们的音乐真正有兴趣和信心的人,这样的话他们在发展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当然,有些乐队自己所做的努力也已经非常足够:“比如Spring Offensive, 他们自己在联系演出和宣传方面就下了很多很多功夫,这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如果你们自己能够做好这些事的话,并不是一定要有厂牌的人(Vicky)。”

Sam举了最近在英国大规模巡演的Fixers的例子:“首先他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完善自己的音乐,他们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好,能够真的传达出自己的想法来。他们的管理结构也非常高效:两个人负责一般的管理实务,一个人负责安排协调巡演中的事务,确保所有的事情正常进行。现在他们签了大厂牌Vertigo, 这些都结合起来,等到他们的录音室专辑面世的时候,基本就已经称得上是进入主流了。”

Q: 我想入行,现在时机合适吗?
A: 时机既重要也不重要

总有些事情是我们无论怎么奋斗也无法控制的,历史潮流正是如此。Sam讲了一个倒霉到几乎具有传奇色彩的乐队的故事:“上个世纪和Radiohead同时期还有另一个乐队叫做Candyskin, 他们从来都没有获得过成功。他们的故事被拍近一部叫做《Anyone can play guitar》的纪录片里。他们真的是太倒霉了,基本在每一步发展中都会碰到倒霉的事情。97年的时候他们准备了很久的一张EP 《Car Crash》马上就要发行了,结果就在发行前一周戴安娜王妃车祸去世。厂牌的人立刻把发行计划取消了。在那之后厄运又接二连三,也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当然,这也是过于离奇的个例。但也许你会碰到诸如说自己的风格和主流不符的问题。Sam说:“旋律性好、软一点的歌总是会更流行,因为好上口嘛。而且如果一个乐队大红的话,会有很多跟风的乐队。比如Fleeting Foxes获得不小的成功,很快就滋生了很多听起来很像的乐队。人们可能会说,哦,如果他们听起来像Fleeting Foxes的话,我们不妨去看看现场好了。”如果你的风格和时下流行的相距甚远的话,则很难保证普通听众能够接触到你的音乐。但Vicky同时也说:“当然一切都并不绝对,有些乐队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会获得成功的。全都取决于个人,好音乐和天才总是可以出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不是么,而且如果你足够好的话,就是你决定下一个时代潮流时代主旋。遇到好的时机当然很好,但遇到不好的时机也并不代表你的乐队就会被一棒子打死再无回转之机。

Q: 真想知道成为大牌以后会怎么样!
A: 明确目标,想清楚自己有多想成名

当问到在自己的经验中,觉得大牌乐队和地下乐队有什么区别时,Vicky和Sam异口同声说:“地下乐队更有热情。”地下小乐队能获得在正经场子里演唱的机会时往往会喜出望外,热情十足,但大牌巡演乐队在到达演出场地之后往往显得疲惫不堪。“很可能在路上挤在车里颠簸了好几个小时了,下了车以后乐队成员都只想赶紧睡觉。”Vicky说:“对于他们来说什么场面都见过,什么都不新鲜了。有时候gig真的只是他们需要做的工作而已。但当地乐队的孩子们在化妆间里的时候总是很开心啊,不同乐队之间如果认识的话打打闹闹开玩笑之类的,气氛非常好。”

重复更是所有音乐家必须面临的大敌。重复排练也许已经让你烦躁不已,但对于大部分前来的观众,听你现场演唱这首歌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能不能以及如何保持自己对每一首歌的新鲜感和最佳演绎可能是很多乐队成员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

这就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你究竟打算走多远?说出“我要征服世界!像the Beatles, U2那样红”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仔细想想,名气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要,值得你完全抛弃正常的生活呢?在牛津当地有很多半地下半知名的乐队,他们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生活态度而非成功标准。比如The Black Hats, 三个成员全都是三四十岁有家有事业的男子,他们在牛津地下音乐圈也已经建立了足够的名气,每隔一半个月演出的时候总能吸引到很多老歌迷。现在虽然一夜成名的可能已经几乎为零,但能够为熟人朋友演唱,同时满足自己表演的欲望和正常生活的预期,未见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Sam评价到:“牛津有很多乐队都是这样,在本地很有名,但其实在更大范围内并没有很深远的影响。可能在其他地方没有人听说过,连10个听众也吸引不来。但他们对自己现在这样的状况很满意,这也就够了。”

归根结底,一切都是关于热情的。阳关道也有,独木桥也有,没有固定的成功准则,走不成的人想找什么借口都可以,走成的人无论怎样满途荆棘毕竟成功在握,是谁都夺不走的。不可否认的是,在成名路上不可控制的因素很多,自己能控制的就是做自己能做得最好的音乐,并用真心将它展示给别人。不论最后结果怎样,当你知道自己曾在一件事情上不遗余力的时候,都会感动自己的。说白了我们活着不就为了这一口气这一股热血吗!如果你决心足够,就大刀阔斧的去做吧。圣经里说“Many are called but few are chosen(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 (Matthew马太福音22:14)”。但在最终结果到来之前,你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向命运证明:你就是被选中之人。

文 / 悠颜 & Screamy          图/Carsick Cars 豆瓣小站(希望这样没有侵权 – -)

关于作者: fanmu 个人网站
听歌,淘碟,看书,观演,逛展,追剧,每一件事,都只是为了让人生多一些有趣,多一些可能性。

3 Comments

  1. 第一次评论,也不知道说什么,关于郑爽和彦斌的事,目前中共中央还没有什么看法,但是贝多芬说她不会接受的,明明范冰冰和杨幂都美美达,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而奥巴马表示:他觉得喜欢就应该在一起,所以他不支持。身为郑爽前任的朴慧娴则表示:祝福你们俩,其实心里已经把对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