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的

关注无解音乐网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关注。

无解专访:天津电子合成器二人组Wanderlust成员左玮

天津电子合成器二人组Wanderlust算是今年上半年最活跃的北方乐队之一。而乐队两位成员在8月相继出国留学也让我们对乐队的未来充满了好奇。另一方面,乐手之一的左玮在网上以Silentcat这个ID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他对音乐的理解、对国内媒体的吐槽还是对国内外一些乐队的看法。所以,在出国前夕,无解独家专访了左玮,聊聊乐队的近况和未来,还有他自己的一些故事。

先说说前不久拿到阿比鹿音乐奖(实体)的感想吧?

能拿到这个奖我俩都很开心的,就像那个视频里面其他人说的,这个奖品比其他活动的奖品出众很多。不过我们一直惦记着毛绒小鹿来着哈哈,跟豆瓣拍那个视频的时候还说起来来着。然后我俩的录音采访又一次悲剧掉了,还是声音太小。

对豆瓣还有什么建议吗?从音乐人和用户的角度?

最近传照片如果用默认的批量20张上传什么的有时候会出错,然后音量问题还是没完全解决到适配所有浏览器…其他的…最近觉得要是能把一个页面横向也分成两份就好了,完全纵向的东西多了看起来有点儿乱。

你们在出国前的最后一场演出会发放自己手工DIY的新单曲CD《Cover is Dead, Music is Alive》,并且还说尽量想送给陌生的观众。怎么想到这么做的?这会是一个持续的计划吗?

其实这个主意我们在上次去上海的时候就有在筹划了,当时也想找人做黑胶什么的,但是拖到八月底了感觉还是自己手工实现更现实,不用考虑黑胶制作者的档期或者喜好。因为是纯手工而且免费发放,如果你看见盘的话会发现这个东西成本与工作量不是很小的,所以在临走之前的这段时间我们只做了很少的一部分,而且要以送给不知名的陌生观众们为目的而不是被熟人们传阅和预定。之后做完了我们想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国内现在还没有系列单曲/EP这个概念而国外这种情况现在已经从Radiohead之前的一系列动向开始慢慢崭露头角,第二个是如果我们在北美的这十个月只在第一个月做一批盘的话肯定后九个月就会慢慢的被淡忘,如果批批都做一样的盘从我们自身来讲又会觉得很无聊,既然库存歌还算够还不如每一两个月发放一张新盘。很多人会觉得我们不在这边怎么能做这件事儿,其实这次的行动就是我们两个,声音堂的朋友们和做设计的朋友高瑾共同完成的,是一个团队合作的事情,如果我们不在但是我们能找到或者雇到其他人补上我们的话是仍然能实现的。这个系列盘的第一辑叫《Cover is Dead, Music is Alive》,起这个名字是因为现今已经很多人不再关心封面了,所以索性就不在意封面而只在意歌曲好了。这张盘8月18号会在北京的XP试发,虽然盘的曲目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仍然做了两个版本。下一张应该是一到两个月之后才出现,到时候如果顺利的话会在上海也发放。当我们十个月以后回来的时候,会做一张单曲合辑来出版,让没有拿到之前EP的实体盘的同学们满意。当然除了这张盘之外我们还会每个月定期放一些之前的未发表歌曲与录音的下载,不只是Wanderlust但是都与我们两个或者其他在乐队里待过的成员们有关。

你们在微博提到“预计会做一张像柏林三部曲那样一半闹一半静的专辑然后明年出掉”,能够具体说说这个想法么?

是因为我们最近的新歌创作上感觉到一些歌曲的风格跨度要比上一张要大,但是在Soundcloud或者豆瓣等试听上显示的又是对于那些风格差异大的歌曲大家希望听到专辑版,所以我就不由得想到了David Bowie的柏林三部曲,一系列前后风格差异很大的专辑,所以我们也在考虑把歌曲分成由一种风格慢慢过渡到差异比较大的另一种风格的A面与B面,当然CD是不存在A面与B面的,但是我俩都是听惯了黑胶的人了,留着这个当儿以后要是有机会做成黑胶效果应该会很好。

所以再过十几天你们两个就都将离开天津,奔赴不同的国家留学深造。留学是你们自己原本就有的想法,还是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素?

应该算原本就有的想法吧,我俩学的专业如果直接工作或者在国内上研究生工作的话可能没法找到太对口或者比较满意的工作。

大家都关心在不同的城市,未来一年Wanderlust该怎么办?你们对此怎么看的?以后准备在网上排练么?

嗯网上可以,我们还打算在国外可能也会做一些演出,我打算到了置办下录音的东西,可以给Wanderlust的下张专辑录录音做做初混什么的。而且从我们两个的地方开车七个小时就能到,也不算太远。对于国内,我们不打算这一年完全放弃国内,打算发一些未发表的录音下载,或者没有收进专辑的歌儿的EP,因为国内没有卖单曲/EP或者出版不同的加歌儿版的风气,所以我们想试着实现一下这个事情。不过这个事情好像现在在国外很流行,就是出版一批非专辑的小盘然后出版一个合辑,Radiohead做过碎瓜和红辣椒正在做,国内还没有做的貌似,于是我们想试试。

有事先了解过将去留学的城市的music scene吗?因为纽约和渥太华都有点像是音乐中心的意思。是否已经有了一些计划或者期待?

纽约应该没问题,渥太华可能差一点儿,不过试试吧,看看在哪里能不能做点儿什么。

Wanderlust从后朋到无浪潮再到合成器流行,对目前的风格还依然保持兴趣热情么?今后有没有可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

嗯我们对合成器流行还是相当有兴趣的,不过随着时间和接受的新东西在增多我们可能会在将来的歌儿里加进一些更多元素,不像上一张只是有点儿生硬地加进EBM和Dub等等,但是即使变也不会像从无浪潮到合成器流行这样跨度大。不过合成器用法很多的嘛。

今年你们去了国内不少城市演出。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以分享么?巡演有没有改变你们的一些想法?

特别的事情啊…南下演出千万别去佛山,千万要去成都广州和深圳,不然都会后悔的。特别是深圳,在深圳演出会碰见好多很神奇的人。想法上不好说,我觉得没有过度改变什么,不过我们现在知道哪个城市喜欢什么类型的歌了,下次再去在歌单选择上会比这次好一些。

我记得你们曾经自称是“国内最年轻的出专辑的乐队”类似的话。所以你们是不是挺满意自己目前取得的成就?

哈哈这个自称什么的现在想想太幼稚了,不过最近在关于乐队和周边的事情开始有好多可以让自己忙起来的事情之后,我们觉得不管一时有什么成就还是要继续努力。

签约摩登之后,觉得对乐队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摩登的人都很友好,最大的帮助是我们结交了很多的新朋友吧,其次是摩登总能为乐队找到一些很神奇的演出。

你们排斥商业和品牌么?如果有品牌要用你们的歌曲做广告曲之类,你们怎么说?

我们不是太排斥商业和品牌,其实我们挺愿意做一些合作类的事情的,之前也做过,但是原则是不能因为合作让我们更改歌曲歌词或者显得很白痴等等。

就乐队来说,你们对成功的定义是怎么样的?有没有想过wanderlust可能永远没法红过那些吉他乐队?

有想过,我觉得肯定红不过吉他乐队,不过在Wanderlust里面我们是铁了心不用吉他了,看看最终会到一个什么程度。成功的定义嘛,准确的我也不知道,因为不知道Wanderlust和我俩的个人方面最终会做到一个什么程度,模糊的就是声望与收入能让我们在年龄大一些的时候能顺利转幕后并且能适当影响一些音乐人吧

说说你和刘頔之间的关系吧?

其实我觉得就是那种介于情侣和好朋友之间的伙伴关系哈哈。

看过之前一个采访,提到你小时候手风琴十级,虽然是被逼的。现在还会拉么?回过头来想,觉得这段经历是否对你的音乐历程有所影响和帮助?

现在还会,不过以前的歌曲记不住太多了,就跟被逼着背单词然后考完全忘了一样。不过这个确实是对自己音乐历程有很大的影响,要是当时不学琴可能现在就不会做音乐了吧。

从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在音乐上是有天赋的?

做乐队之后吧,当时感觉自己能同时想几个声部真神奇什么的。小时候学琴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天赋,那时候大多还是对老师的模仿和反复练习。

总觉得你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有自己一个独特的系统。比如卓越的记忆力和对于各个音乐类别的敏感。对此有什么想要说的?

额记的多应该算是记忆力比较好吧,这个应该是六年理科实验班的培养结果。对于音乐类别的敏感这个我觉得应该听得多了自然就会敏感了。

作为一个理科生,你好像也把许多理科的思维和精神带入了对音乐的理解的制作中,是这样吗?

算是吧,其实理科生做音乐就是两个极端,要不就极简了要不就无限复杂化,不过可能更能量化和用理科知识对问题做分析吧,因为音乐这个东西从本质上来讲也是物理问题。

你似乎私底下有些腼腆和怕生,但网上给人的感觉又是非常有原则和主见,并且敢说敢做的一个人。这是你性格的一部分么?

现实和虚拟世界的不同吧,这个可能能表现性格的两个方面,或者说是太阳星座和月亮星座的不同哈哈。其实现实中也挺有主见的…或者说是理科生爱纠正人的毛病…不过就是因为对于面对面的社交上有些心理障碍什么的,所以就显得怕生或者腼腆,也算自我保护吧。在网络上毕竟不会面对面交流,所以更利于表达吧。

作为一个拥有音乐人和普通乐迷这样的双重身份,你究竟是怎么看待免费下载的?因为前一段看你不太待见豆瓣的2元事件。

两元下载这个,这个事情几乎不会对音乐人有什么影响。如果放下载的人得到钱然后能去用这个钱买正版,烧录到网上再卖,这样是个良性循环。但是之后我在一些打包下载的网站上看到了跟她放的下载一样的老资源,那说明她只是免费下载然后出售,这个对音乐人毫无影响,所以这个并不是个支持版权的行为。

怎么看待现在国内媒体对音乐传播的影响力,比如你经常吐槽杂志或者乐评人之类,是不是其实也有一种爱之深责之切的感觉?

是啊,我觉得作为一个传播者来说应该在写稿时对平行杂志进行参考,认真翻译并且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多吸收新东西什么的。不过最近的杂志好的方面也比较多,比如在新专推荐里面会出现好多比以前的推荐的专辑更好一些的专辑。

你对上一辈的中国摇滚乐队是怎么看的?觉得是否从他们的音乐和经历中获得过一些启发?

我挺喜欢黑梦,苍蝇和腰乐队的,还有比我们大很多的比如当时的波姬小丝,Snapline和IGO。黑梦和Snapline确实对我影响了很深,其他的也会有一些影响,不过对于崔健或者谢天笑等等我觉得我没受过他们的影响。

你好像还是偏爱70/80年代甚至更早的音乐。是不是觉得新的乐队永远无法超过那些老乐队?

对,还有更早的比如布鲁斯和爵士大乐队什么的。但是也有很喜欢的新乐队,比如La Roux, Tipsy, Kite, Cults和Tennis,还有Light Asylum,我从他们刚开始玩儿得时候就喜欢上他们了。当然大部分新乐队因为都是受影响而存在的,肯定不太容易超过老乐队,这个问题放在什么时代都讲得通,比如不会有人认为融合超过了爵士,或者硬摇滚超过了电声布鲁斯,这个很正常,作为新乐队只要有创意有灵气儿就很值得大家喜欢。

你觉得未来的音乐可能还会有什么特别大的发展甚至质变么?

这个不好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不太会,未来的话…可能能开发出来不用耳朵来听的音乐吧,如果这个算质变得话。音乐类型上,如果现在的音乐人再这么揪住Post-Dubstep不放的话可能希望就渺茫了。

如果有机会改变和重新选择的话,你希望生长在哪一个年代,哪一个国家?

八十年代的英国、德国或者比利时吧,从音乐角度来看那个时期的欧洲太美好了。不提音乐的话,我挺像往未来看看的。

采访 / fanmu

关于作者: fanmu 个人网站
听歌,淘碟,看书,观演,逛展,追剧,每一件事,都只是为了让人生多一些有趣,多一些可能性。

3 Comments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