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的

关注无解音乐网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关注。

王莫之的私人淘碟史—— 无解专访上海唱片藏家王莫之

在国内的话,除了上海之外,北京也是一个淘碟的中心,你也去过几次北京,对那里的淘碟风土人情怎么看?

我觉得北京是有乐趣的。淘碟是一种文化。上海人斤斤计较,其实就是鸡贼,而北京人就是爽气,几乎没有讨价还价。

在卖碟的过程中,有两类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类是对某一种类型音乐执迷的香港人。我有一个客户是听后朋的,所以噼里啪啦什么后朋的都要买。还有一类就是舍得花钱的北京人,对他们来说,买碟简直就像是在买菜买豆腐, 他把买碟这件事看的很重,他会一如既往地在很多店砸很多钱,但这并不代表他很富有。北京的碟贩或碟霸的故事我就不说了,这整个城市就很有魅力。

 

说到香港,你也去过香港,并研究过那里的碟市,最终得出的结论怎么样?

我倒觉得香港唱片店是个很戆的地方。当然,我去香港时已经晚了,据说97年时的Monitor、摇摆廊有不少好货,可我去的时候,发现唱片店少、品种少、价格高。HMV卖得最便宜,但店里所有黑胶加起来只占一个柜子;Hong Kong Records倒有两个柜子;二手店里也没什么东西。有优势的部分大概只有香港本土音乐的唱片。我举个例子,一张在内地只要5块钱的Paul McCartney专辑,香港可以卖80港币,大家居然还觉得便宜。这也造成了之后水货在香港流通,Sting或Elton John这类热门流行,在香港价格偏高;反而是冷门的、在内地看不到的Tangerine Dream,只要70港币,但基本上又不会让你买到。虽然我才去过一次香港,但那次淘碟经验只能用灾难性来形容。

IMG_7655

你最近这段时间对台湾流行音乐也开始研究了,也去过一次台湾,相比香港的话,你觉得台湾如何?

台湾的碟价格挺便宜,港台流行超级便宜,我曾在茉莉二手花了100台币买了三张。有天我去海边的卡夫卡附近和人吃完饭,结束后就去附近的唱片店兜了圈,当时临近晚上10点,店主准备关门,但听闻我从大陆来,就放我进去淘碟,结果聊天聊了一个半小时,而我最后买了大概总价值1万台币的唱片,光磁带就买了60几盘,才20台币一盘。可店主对二手店市场的态度非常悲观,他说在00年时大概台湾有1000多家二手唱片店,但现在买新唱片的人越来越少,愿意把自己收藏的唱片拿出去卖的人更加少,而二手店本就是靠流通维持的,虽然二手店可以通过拍卖来赚钱,但这些其实是棺材本啊,卖了就没啦。

说实在,台湾的黑胶货也不算多。诚品店里加起来才500张,太少了!不过那里可以买到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才500多台币。当时黑胶再版的专辑已经不算少,可台湾的货还是偏少。
所以一圈逛下来,我发觉只要涉及到欧美唱片,华人世界的大家其实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而内地反而可能比较靠前,因为有水货。港台都在吸收内地的水货。现在为什么说黑胶销量上升,是因为CD和Mp3的销量在大幅下降。外国一直有听黑胶的传统,且声音确实不同。有时我写文章的时候,我也会写一些关于音效的事,但说白了也只是自欺欺人,音效并没有那么的好。收黑胶无非就是因为漂亮,且保值。

 

那最后我们来聊聊你的音响设备吧?虽说你不那么在乎黑胶唱片的音质优势,但这一整套黑胶聆听的设备,你还是投资了一点的。

我的唱机并不好,所以不推荐。最早我用的是一台二手健伍,非常满意,可惜坏了,所以要换新唱机。国内800块以内的机器质量很差,而国外的机器,要么太贵,要么质感太轻。有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台在大陆烧友圈内评价比较高的机器,我自己用下来觉得一般。机器我推荐Rega RP1。

让我很吃惊的一点是,去年时我曾在淘宝上看到有一台机器被6000多人收藏,而我的一些客户也和我说“现在不买CD,收黑胶了”。这算是洗版,也算是保值。淘宝上黑胶水货越来越多,因为它们是跟着CD一起进入了市场。可能是因为黑胶产量大了,也可能是因为大家意识到了黑胶的商机。价格超过50的CD,大家会考虑要不要收,而价格超过100的黑胶,大家不都随随便就买下了啊。

IMG_7685

IMG_7686

除了唱机之外,你对音响和功放的见解如何?觉得他们会对唱片播放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吗?

我觉得喇叭倒不是很重要。现在许多电脑音箱都挺Hi-Fi的,也有不少好的有源音箱。手头紧的人没必要在设备上花重金,一般来说1万人民币内的设备,喇叭花个3、4千,功放3、4千,配个一般的唱机,就差不多了。或者花3、4千买个漂亮的唱机,配上1、2千的有源音箱,再买个放大器就可以,这样搭配性价比也不错。我现在的设备价值2万,其实很尴尬,并没有比1万的好多少。

另外,我觉得那些音响论坛里吹得神乎其神的线材也没什么意思,以前我用的线2块钱,我现在用的线是朋友送给我的号称价值900多块的线,其实一点区别也没有。我还问朋友,“你升级了以后听到区别了吗?”,他说“并没有”。这听起来很消极。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设备升级后没区别,而是这样的性价比不高。当然有条件你也可以追求。音响效果不光是设备,包括你家里的环境。里头的花头精太多,听音乐嘛,大家要理智消费。

之前有人开玩笑说看见马路上一老头用无线电听京剧,还很开心地跟着一起唱,音效Lo-Fi的一塌糊涂,你们这些搞Hi-Fi的人,也没见你们那么享受啊。其实现在用电脑听歌也蛮开心的。大家也可以买个好点的带USB接口的播放器,CD啊黑胶啊都不用买啦,找点高品质的mp3,喇叭一插,家里High啊,还省钱!(哈哈哈)

----------------

采访,照片:Bobby

文:Cran

关于作者: Gonzo

6 Comments

  1. 听音乐的人 还得理智消费 这有点矛盾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