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的

关注无解音乐网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关注。

从Duck Fight Goose登上英国卫报(The Guardian)说起

Duck Fight Goose
上海乐队 Duck Fight Goose(简称 “鸭打鹅” 或者 DFG)是弥勒厂牌创始人之一韩涵到上海后,和上海乐队 Boojii 还有 Muscle Snog 的部分团员,一直组建的一个乐队。他们刚在上个月发行了他们的首张EP《Flow》。近期我们有对韩涵做过一次采访,我和Louis也都去看了那次他们在育音堂的首发演出。之所以没有写演出报道,是因为那晚 DFG 除了演奏了EP中的歌曲外,在演出的下半场还表演了几首新歌,表明了他们未来的音乐走向。老实说,除了某首歌让我强烈地想起后鲨的《月亮上的人》外,我对这种走向还听不太明白。所以更期待能多看几次他们未来的演出后,再来写演出报道。

前两天,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的一篇类似“2011年第三世界值得关注的音乐人”的文章中,赫然出现了Duck Fight Goose的名字,与之同列的是来自比利时、巴西、牙买加等总共6组艺人。正文中提到DFG的音乐让人想起 Battles 和 Sonic Youth。

在这里我们先恭喜 DFG。但我想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在国外音乐媒体开始渐渐关注到中国乐队的同时,中国乐队自身,是否有这个需要?是否准备好了?

你有英文介绍了么?你接受过英文媒体的采访了么?你有MYSPACE.COM的乐队页面了么?你有Last FM页面了么?你用Bandcamp了么?你联系过国内的版权代理公司了么?你的音乐在iTunes Store上了么?你有向任何国外乐迷或者唱片公司自荐过你的音乐么?你有准备去国外巡演么?你有报名参加国外的任何音乐节么?

最后可能回到最基本的一个问题:你的音乐足够好吗?

文 / fanmu

关于作者: fanmu 个人网站
听歌,淘碟,看书,观演,逛展,追剧,每一件事,都只是为了让人生多一些有趣,多一些可能性。

7 Comments

  1. 韩涵 不用管他们怎么说的 我是你们的歌迷 没比艺术更主观的了 做你们觉得对的就行 如果总考虑歌迷 总考虑市场 总考虑别人喜欢什么需要什么 和商品一样 那做出来的东西多半不是我想要的

  2. 其实我说这些只是针对文字写了那些话。

    乐迷对于乐队来说是重要的,但是这不该是它们做音乐的目的。
    我的意思是不如鼓励乐队去做一些不同与其他人的事情,做不同的音乐,而不是让他们去做所有国外乐队都已经做了的事情。
    在我看来,200个国内乐迷要比2000个国外乐迷更有用。

    卫报报道了很多乐队,有很多是你们推的,我觉得这特别好,我很支持。只是我想也许能看到你或者你的同事有更多犀利的观点,关于专辑,国内的摇滚乐,上海的摇滚乐什么的。

    说得直白一点,这就好象有个远房亲戚说你的小孩好,其实这个小孩根本无所谓,但是你对小孩说:你做的还很不够,要继续努力。

    最近话比较多,有说得不对的还请多谅解。

  3.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感到我在居高临下,或者笑里藏刀,我说下对不起,是我写作和表达的问题。但是我的本意还是想讨论两个问题

    1. 现在有不少国外媒体渐渐有一些有关中国乐队的报道。但是如果一个国外读者读了以后,对报道中的中国乐队感兴趣,想获得更多消息,他们该怎么办?他们在google输入乐队的名字,找不到一点乐队的更多资料和试听。那这个乐队怎么才能传播给更多人了解?是否可以有一些后续的效应?

    2 网络是全球的,信息可以抵达到任何角落。所以一个乐队是否一定要先在自己的城市或者国家确定自己的地位,然后才能走出国门,这个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希望和乐队讨论的。已经有不少例子说明,一些乐队在自己的国家并不出名,但是在其他国家却会有很多的歌迷。乐队在成长的同时,在自己的城市和国家不断演出磨练自己的同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将音乐传播到国外去,找到自己的歌迷。

    比如直接说DFG,在上海现在的情况下,你们的有点math和实验、迷幻的风格,歌迷群体究竟能发展成什么样,我不知道,但我并不乐观。但你们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把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歌迷那里,让他们听到你们的音乐,一定能找到相应的歌迷。我觉得这对乐队是是有益无害的,并且世界上很多的独立乐队都在这样做。这是独立音乐的DIY本质之一吧。

    最后再说一点自己的想法。国内有不少优秀的乐队,我觉得已经和媒体一直关注的国外独立乐队的水准不相上下。然而为什么还是没有在世界上获得认可?我觉得就是中国乐队还是缺少一种向外传播的意识。传播这种事情不一定完全要依靠厂牌和唱片公司,很多事情成员自己就可以尝试去做,说不定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如果之前有什么误会,再说声抱歉,希望继续讨论。

    – fanmu

  4. 文章没有明说“第三世界”,但就文章中推荐的乐队来说,大多是来自第三世界的乐队。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英国媒体的国外乐队的推荐文章,原文编辑没有选择加拿大、美国、日本、法国这些音乐大国,而选了牙买加、巴西、中国,所以我觉得说“第三世界”并不为过。

  5. 我以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媒体,有必要指出乐队的不足,但是切忌居高临下。
    myspace, bandcamp并非必要。你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乐队的myspace全部是排练小样,这其实是在自毁。这些东西,等有了成熟的作品以后再做完全可以。

    乐评们如果永远八面玲珑,笑里藏刀,对所有人都不太好。又不是央视,觉得那个乐队不好就痛快骂,觉得哪个乐队好就拼命捧呗。累不累呀。

  6. 哪写了第三世界了?编辑英语水平亟待提高啊。。

  7. 我觉得这是件好事,因为过去看到的跟中国乐队有关的西方媒体报道大部分都是关于“scene”的,动不动就被北京或上海的“地下音乐图景”感动了,派个记者在中国待一个星期大呼“wow! China’s awesome!”然后他们就走了,也不留下一片云彩。。。这次卫报的报道终于把焦点放在了具体乐队上,先不说鸭打鹅是不是中国最好的乐队,这是个好的开始:音乐做好,准备好英文简历,建立myspace页面……推广自己并不丢人,真心喜欢音乐的人会希望更多人听到自己的作品。

Submit a comment